2011年1月18日 星期二

癌症不是孤島


文 / 林彥妤 ( 台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

 醫學人類學家Arthur Kleinman 在 他的The Illness Narratives: Suffering, Healing & The Human Condition一書特別提到,有些慢性甚至有嚴重身體疾患的病人,在適應疾病的過程中展現大師的風範。他們秉持著高昂的態度面對一連串失落和打擊,努力地忍受每天遭受侵襲而失序的身體所帶來的苦痛,並在熬煉的火窯中依然對人有恩慈。從他們的身上,我們可以學到有朝一日當我們面臨相類似的苦難或是環境的巨變、科技經濟及社會文化巨幅的變動所需要的智慧。
 這讓我聯想到有幸在美國Rosemead School of Psychology 修習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時認識的Drs. David & Beth Brokaw 夫婦。透過他們如何和癌症相處,讓我在協助癌症病人時,似乎比較是將癌病當成危機 (當外在的要求遠超過內在的資源時的一種危急狀態) 來處理,而不是視癌病為不可治癒的絕症。

誠實而開放地表達罹癌的心情

 Drs. Brokaw夫婦在面對癌症有什麼過人之處呢?第一是誠實而開放的表達罹癌的心情卻又不迷失於情緒失控當中。當她常感到非常疲倦並告訴醫生她是乳癌倖存者(survivor),因此請求做進一部的檢查。但半年來,四位不同的醫生都告訴她這是老化的現象之一而拒絕她的請求(一起美國HMO醫療保險制度的悲哀)。最後,她的親戚免費為她做的MRI檢查時,她全身已有兩百多處的乳癌復發所引發的骨癌跡象,存活率最好的情況就是半年。他們夫婦在家相擁而泣,互相感謝彼此有福能有對方為伴侶,且感傷這樣相愛的日子還能有多長?
 當時正好是她受邀對全院做公開演講之前,她不避諱地告訴我們,在這時要做公開的演講,其實還蠻難的,因為有些事情也可能尚無法表達清楚。然而她還是不改她的幽默告訴我們,她今天頭上尚有頭髮乃是因為她的好友為她準備了這頂和她化療落髮前髮型一樣的假髮。另外她也說在她身體極其疼痛時,她只能躺在沙發上心裡盤算著如何準備她的葬禮,直到她的先生請她停止繼續籌畫。身為一位兒童心理學家,她分享如何幫助她的孩子面對這樣的衝擊。例如她請她的兩個孩子幫她洗假髮,她兩歲多的兒子極富新鮮感地發現他竟然可以這樣幫他媽咪洗頭。

不浪漫化或扭曲疾病所受的掙扎

 第二,他們不會過度浪漫化或扭曲他們每日在面對這個疾病所受的掙扎。例如:有一回聖誕節,收到 Beth Brokaw博士寄給來的照片集有她生病前後的生活照。其中一張是她住在類似阿拉伯皇宮的總統套房照片。雖然,她的先生不贊同放一張臉色如此慘白的照片,但她卻覺得這就是她真實的一部份。她也坦然地告訴我們當時她實在無法繼續忍受化學治療的痛苦,幾乎想要放棄治療。於是她的姊姊給她兩個藉以修補體力的選擇:一是去住院,或是去住總統套房,因為兩者的價格都差不多。所以她選擇住進總統套房。旅館也因她姊姊的說明,特別通融給予一間最好的總統套房。
 有一回,她坐在客廳望見陽台上有一隻鶴,她聯想到鶴在日本是非常吉祥的動物。後來當她對往後的治療沒有盼望,她真希望能再看到鶴當成一個記號 (sign) 繼續支持她抗癌下去的確据。結果,在報紙的頭版她看到有一張鶴的照片。她笑著跟我們說這或許太迷信了,但對於一個這樣在漫漫黑夜當中看不到亮光的病人,這樣的想望並不過分。

不抗拒改變,願意去學習新事物

 第三是他們在危機當中因著要求生存而願意去克服學習新事物的焦慮及人天生抗拒改變的潛在防衛。
 譬如 Drs. Brokaw夫婦向來都是非常積極主動目標導向的人。然而在面對癌症治療的過程中,他們常常需要耐心地等候新藥的出現以控制癌病的擴散。又如Dr. Beth Brokaw本來定意要發展出極具創新的理論並培養優秀的臨床心理學新秀。然而從她拿到博士學位後的十餘年來,她在如坐雲霄飛車的癌病歷程中,僅僅在經歷身體功能急遽下降的震盪後,在緩緩爬升出低谷時偶爾稍有短暫的喘息機會,藉此教一兩門課或指導一兩位學生,甚至有時只能寫下三到四頁的病中心得而已。
 她如何學習接受在如此重大的失落當中,依然能感受到自身偉大到足以被遺忘?又如她的先生也重新調整他的優先次序,只做最重要的事情以保持他的時間和體力。他並開始有恆地運動和注意飲食習慣,因為孩子不能夠面對雙親同時都生病。奇蹟的是他非但不因妻子生病而變得蒼老,反而更顯年輕且身材比以前更標準。

開放接受外界的支援

 他們可以人性地尋求支持卻又在這個過程當中能夠對他們周圍的人產生示範作用。雖然他們兩位並沒有直接教授我健康心理學(研究心智與健康兩者之間如何互動的學問,如人們何以變的脆弱而容易受傷或生病?心理歷程如何提升人們選擇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然而因著觀察他們(無論是從病人或病人家屬)如何因應癌症讓我學到我們是可以在因應癌症的威脅當中,開放接受外界的支援、繼續保持沉穩及往標竿價值前進。
 當Dr. Beth Brokaw 病的最嚴重時,她的先生在正好是我校外實習的督導,有回他開玩笑地說,這時候他們感受到非常多的關懷,或許過不多久很可能大家的關注就移轉,只剩他們獨自面對。我非常的欣賞他的坦承並虛心請求別人的支持。因為很多人是不願意公開請求別人的支持。

實踐創傷後統整的人格

 第五他們不是用言語而是透過實踐在告訴人什麼是創傷後統整的人格。像Dr. Beth Brokaw癌病後復出教學時,還是一位讓人覺得非常溫馨常鼓勵人的老師。在我們所交的報告當中,她總是會為每一個同學的作品想出一個特別獎項來稱讚,例如最佳創意獎或是最具前瞻性的作品。有時我們實在很難想像為什麼她看待事情還是這麼的正面?原來生命豐富得可以去面對身體的貧瘠,心靈自由到可以忍受束縛。

 從Drs. Brokaw 夫婦的例子,我領悟到當我們見證癌症病人與家屬的抗癌的心路歷程,啟發我們去思考無法理解的變為有跡可循的。例如在經歷失落當中去找尋意義,因而改變我們的參考座標,進而增強能力、自信、與在面對多變環境而有的彈性。有意思的是,我們在關懷癌症病人時,不僅是因這關懷將個人的孤島連結成生命的共同體,我們的生命韌性(resilience)也在當中被強化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